
防治虱子最主要的是把虱子幼虫控制住。
外出工作、旅行时,注意旅店卫生,返回后及时换洗衣物,防止带回虱与其他害虫。
6.使用一些药物防治如敌百虫、马拉硫磷、倍硫磷、害虫敌、二氯苯醚菊脂、中草药等。
儿童孕妇使用的防蚊产品,建议提升无毒级。在防蚊产品的销售上看,“时间持久性”和“无毒性”是两大卖点,前者会称“防蚊效果长达6小时,甚至12小时”,后者则以面向儿童、孕妇群体为主,标榜纯植物配方、安全无毒。但是也有人认为,杀虫剂既然能杀死蚊子,那肯定对人也有毒。果真如此吗?虫害治理产品是否有毒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制品只针对蚊虫独特的肠道结构,因而也只对蚊虫有毒性作用,对哺乳动物包括人是不会产生任何毒性效果的。而拟除虫菊酯的神经毒性,对人虽具有一定作用,但非常微弱,要使人‘中毒’,往往要服用上‘吨’的量,这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是不可能达到的。”
由于儿童和孕妇的“解毒”能力相对较弱,对防蚊产品中可能的毒性作用更加敏感,因而有必要对儿童和孕妇使用的防蚊产品进行标识,更加提升其“无毒”的级别。防蚊产品的效果可以持续多久呢?“从时效性来看,通过筛选高效驱蚊物质并结合缓慢释放技术,虫害治理理论上是可以实现持久防蚊效果的,比如6小时是可能达到的。”
气温高于20℃时,蚊虫易传播登革热。“登革热的流行规律还在不断探索中。目前看来蚊媒密度高、人员流动性大的地区比较容易流行。”事实上,早在一年多前实验室验证了温度会显著影响登革热病毒在蚊媒体内的感染力和传播力。“为何南方登革热病例多于北方?即使同在南方地区,不同城市的登革热流行差异为何也这么大?”温度或不仅影响蚊媒种群的密度,还可能影响病毒在蚊媒体内的活跃度。
当温度低于20℃时,登革热病毒通常不能在蚊子体内形成感染和传播。因为病毒在蚊子体内的外潜伏期需要10—14天左右,只要有一天温度低于20℃,则可能阻断病毒在蚊子体内的传播链条。“这一结论对未来登革热防控或有借鉴。目前,登革热预警体系主要依靠蚊媒密度,未来在大数据支撑的预警预报系统中,可将温度也作为一个重要因子纳入,当预报将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时,可以发出预警,加强防控;当温度低于20℃时,也提示大规模的流行即将结束。”